中共南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南宁市监察委员会主办
地址:南宁市新竹路43号 邮编:530028
公安机关备案的国际联网备案号:45010302000015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55号
ICP备案号 桂ICP备11004826号
也许有人会认为,松树生长于苦寒之地,地处热带的海南岛不会有松树。然而,海南岛的确是有松树的。当年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时,就曾写过一首五言诗《夜烧松明火》。
此时的苏东坡已是花甲之年了,政治上的失意,远离故乡和亲人的孤单,难免使他的心情感到凄凉。然而,生性豁达的他很快找到了对抗的方式——燃烧松明。伴随着火焰鲜活的跳动,他研墨展纸,写就此诗。在苏东坡笔下,粗陋的松明凤凰涅槃,其光焰变得那么华美,那么馥郁。苏东坡慢慢看着松明燃尽,又一次在困境中完成了诗意的栖居、生命的升华。
杭州西湖附近的花家山庄,竖着一尊苏东坡的石质雕像,每天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。为什么苏东坡在千年传承中,得到这么多人的尊崇和喜爱?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,或许可作为解释:“三代以下诗人,无过屈子、渊明、子美、子瞻者。此四子者,若无文学之天才,其人格亦自足千古。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,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,殆未有之也。”屈原、陶渊明、杜甫、苏东坡,他们之所以能光照千古,不只是作品,更是人格。
与许多文友谈及苏东坡,大都有相同的感受——他太饱满了!诗词字画、医药酒食、工程经济,几乎无所不能;他精力充沛,年少及第,做过高官,颇有建树,作品丰厚,享有盛名;他生性豁达,乐观向上,虽命运多舛,却不坠青云之志,使生命内涵不断丰富。
论才,苏东坡所达到的文学高度令人叹为观止。仅以他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为官两年为例,就创作诗歌126首,词18首,文59篇,共计203篇,平均每3天即有一篇作品问世。在他的4首代表词作中,悼之词、中秋词、出猎词均创作于密州,是他最好也最为后人称道的词作。其中《水调歌头》,令世人公认:“中秋词自东坡《水调歌头》一出,余词尽废。”而这时也是他最沮丧的时期:“纵横忧患满人间,颇怪先生日日闲。昨日清风眠北牗,朝来爽气在西山。”诗人是无奈的,当时的密州与他在杭州任职时相比,其条件有天渊之别。但东坡毕竟是东坡,一方面,他借诗酒以消胸中块垒,寻求个性自由,与自然达致和谐;另一方面,他为救民于水火,上书朝廷,请求减免赋税。同时祈雨抗旱,驱除蝗虫,赈灾捕盗……身处逆境,东坡却能排遣闲愁,进入诗词创作旺盛时期,赋予生活那么多的浪漫和激情,令人感慨万千。
论德,东坡的担当精神和爱民情怀令人心生敬慕。以百姓之心为心,是德之最高境界。东坡一生多地为官,其充溢胸间的都是百姓情怀,所思所做的都是为民之举。他为政杭州时,为开浚西湖,令工匠掘慧因高丽寺旁赤山以筑湖堤。不料此举却遭到寺僧们的强烈反对。在苏东坡生活的年代,佛教盛行,得罪僧众,绝非小事。最终,他顶住压力,选择了造福百姓,使苏堤得以建成。“垂老舍身依古寺,长留真相在西湖”,西湖边东坡石像旁的这副楹联,即是人们对他的赞誉。
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,恰发生黄河泛滥,“彭门城下,水二丈八尺。”他挺身而出,“吾在是,水决不能败城”,组织军民筑堤抢险。他本人也“亲荷畚锸,布衣草屣”“庐于城上,过家不入”。他又提出“筑堤防水,利在百世”,带领民众筑“七百九十丈”。这些用顽石修筑的长堤,就是今天的徐州“苏堤”。
元丰八年(1085年),苏东坡任登州(今蓬莱)军州事,只有5天时间,即奉调回京。虽然时间很短,但他写成两篇“调查报告”,递交朝廷。一篇是《乞罢登莱榷盐状》,一篇是《登州召还议水军状》,分别对盐税改制和建设海防提出建议,获准后使百姓受益、海防得固。5天时间,两宗大事,留下“五天登州府,千年苏公祠”的美誉。
论人格魅力,东坡的超然物外、达观豁达更令人感叹不已。东坡一生任职10多个地州,且仕途坎坷。然而,他却以“吾心安处是故乡”的豁达有所立、有所守,不为环境所左右,在与民打成一片中获取生命的滋养,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达致心灵的愉悦。
在海南,一次东坡得蚝。他将蚝肉浸入浆水,添酒炖煮,又取个头大的蚝肉,在火上烤食。随后他写出题为《食蚝》的短文,赞不绝口:“食之甚美,未始有也。”他还对儿子苏过打趣说,你可千万别把这个消息传到北方去。当他们知道这里有如此美味,没准他们都要学我这样子,要求犯错误,被发配到海南来,分享我这美食呢。苏东坡在他贬谪到儋州时,已经61岁了。宋徽宗继位,64岁的他才得以渡过琼州海峡北归。在他被贬黜的岁月里,已有多位亲人离去,回归大陆时白天风高浪急,直到晚上才能渡海,可他仍兴致很高地写了一首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》:“参横斗转欲三更,苦雨终风也解晴。云散月明谁点缀?天容海色本澄清。空余鲁叟乘桴意,粗识轩辕奏乐声。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。”在历经大半生的磨难之后,他依然童心不改、壮志不泯,认定“天容海色本澄清”,把一切磨难都看作不虚此行的磨砺。这样的豁达和从容,只有饱经沧桑的仁者和智者才会拥有。
“幸有松明火,温暖一团团。岂独香液流,德馨胜幽兰。”东坡点燃的松明火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火,是弥足珍贵的人格魅力之火。这火穿越时空,光耀千秋,“纵使坡老在,无由燃夜阑。”这就是苏东坡的魅力。(向贤彪)
编辑:梁 熙
中共南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南宁市监察委员会主办
地址:南宁市新竹路43号 邮编:530028
公安机关备案的国际联网备案号:45010302000015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55号
ICP备案号 桂ICP备11004826号